English
簡體中文 English
To provide you with one-stop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專家觀點
二十屆三中全會國資國企政策解讀與建議
發表時間:2025-03-28 作者:孫連才 字號: A A A
2024年7月21日,新華社全文刊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關于國資國企的表述,在第二部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闡述,可以看出國資國企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的重要主體,在文件形式上給予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未來兩者如何找準定位、發揮作用、相互協作還會有相關政策出臺。就國資國企在“十五五”期間的功能與任務,進行逐句解讀、判斷與建議。
原文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解讀:在“十四五”期間中共中央出臺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因外部環境、國際競爭和疫情的影響等諸多因素,民營企業發展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這一次把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放在一起表述,并明確在生產要素使用、公平競爭和法律保護方面同等對待,實際上是重申了對非公經濟的支持,也就是國有經濟部門未來在壟斷行業更加開放,部分領域需要非公經濟以合適的方式進入,形成雙方優勢互補的態勢,發揮自身特長,協作共贏。
建議:國資國企可以從產業鏈和產生生態入手,選擇符合戰略發展和業務發展的民營企業作為未來的合作對象,但是要注意部分民營企業因為信心的原因有“賣身”的考慮,如何合理的資源賦能、技術賦能和信心重建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命題。具體操作可以根據產業篩選模型、價值鏈和產業圖譜展開。
原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解讀:國企的監督管理體制在“十五五”期間必須加強,目前存在兩大問題,第一是國資國企不在國資監管部門,有的是在財政口、有的是在行業管理口,導致國資國企婆婆太多無所適從疲于應對,國企改革十年沒有到位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部門利益,更重要的是地市政府主管沒有理解國資國企的改革意圖和深刻內涵。第二是部分國資管理成為二傳手,沒有思考和作為,把上級的文件作為標準,不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沒有頂層規劃與思考,這兩點都影響了國資國企的創新性和主動性。
“做強做優做大和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深改行動方案一脈相承,在決定中重新提說明還是沒到位、需要抓實抓透抓好。特別是“做強—做優—做大”的順序,如何做強?需要管理精細化,管理精細化就不能喊口號讀文件,需要明晰戰略、優化組織結構、落實六定、重新設計薪酬績效體系和管理流程,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強,進而做大,這里面還涉及到主業的問題,如何在主業上既體現功能定位,又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企業目前都是幾個業務板塊,特別是部分新重組的國資國企十幾個業務板塊,這樣的企業集團存在除去虛胖之外,沒有太大價值。更不要談核心競爭力,甚至部分企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競爭力。
建議:作為國資國企管理部門在“十五五”期間制定國資國企管理的頂層規劃,主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國資國企和區域經濟的關系、國資國企和區域產業的關系、國資國企和非公經濟的關系、國資國企的內部協同與功能定位,后續就是考核體系和激勵措施,要把國資國企的政策用對、用活、用好。
對與國資國企來講,摒棄戰略規劃就是應對檢查和上級交辦的任務的想法,結合區域經濟、標桿發展和自身特點,高瞻遠矚、扎扎實實的做頂層規劃設計,明晰自身定位、發展目標、業務邏輯、戰略布局和戰略支撐體系,如何將精細化的管理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天到晚聽匯報、開會與簽字,形式上忙忙碌碌,實際上勞而無功。
針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問題,可以開展專項研究,按照“識別核心競爭力—培育核心競爭力—應用核心競爭力”的路徑展開,讓核心競爭力成為稀缺資源,服務于戰略、業務和科研。
原文: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
解讀: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定位這不僅僅是分類問題,不同類型的企業使命愿景、發展邏輯、業務布局、激勵考核都不會相同,一家保證區域日常通行企業如何讓老百姓便捷出行、讓老百姓有幸福感、既能代表城市形象又能保通暢通,怎么會和一家產業類的企業戰略目標、激勵考核一個樣?定位就是要管理層明確自己任務的出發點和為什么出發,只有這一點正確了,才能回歸本位與實際情況不脫節。
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目前我們亟需發展的領域,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有更好的技術創新、原創領先才能不受制于人,不僅是國資國企的使命擔當,也是鼓勵資本流向的關鍵領域,特別是近兩年出現頻次比較高的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等等的提法,無一不是執政者清醒的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特別是“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這一句話單獨提出,可以預見在“十五五”將進一步推動科技人員激勵,將這一激勵工具充分的利用起來。
建議:國資國企可以通過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分布模型,將自己目前發展業務在三類產業的位置找出來,探索其發展路徑與資源配置,將其與“十五五”戰略充分銜接,特別是在業務戰略規劃中,充分研究行業前沿發展趨勢、對標世界一流,對其發展路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如何推動資本向關鍵流域流動的問題,企業要結合自身定位與發展情況,可以采用多種資本運作手段,2023年底國家出臺金融去風險的政策文件,這一點應該是暫時性的,需要企業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原文: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
解讀:國資國企的評價體系從“兩利一率”、“兩利四率”到”一利五率”逐步調整,考核的可行性、準確性逐步加強,這一次明確提出“戰略使命評價制度”是一個眼前一亮的提法,也就是對企業的功能定位到底清不清楚納入到考核范疇,倒逼國資國企的負責人深入思考這一戰略問題,這一個問題考慮清楚了,后面的戰略制定、戰略實施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同時提出了經濟附加值(EVA)考核,這一點也就是要求企業主責主業清楚,圍繞未來的戰略發展展開投資行動,投前的可行性研究、投中的項目管理和投后的項目評價都將是考核內容,其目的就是強調投資的效率問題,不能面子工程、假大空;如果EVA考核不達標或嚴重偏低,可能面臨追責問題。
建議:國資國企如何將深改行動、戰略規劃、”一利五率”等諸多考核指標體系結合起來是目前一個核心議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后患無窮。不可能一個企業有幾個考核體系相互獨立,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率和激勵。
具體來講,企業需要明晰戰略,將戰略目標采用平衡積分卡(也可以采用別的方法)進行分解,同時將深改行動的考核指標進行細化解碼,將二者的相同部分進行有效的融合,形成業務單元和部門級的考核指標體系,”一利五率”考核指標體系同樣分解細化。以上部分要核心能力、部門職責、核心流程、核心制度和激勵考核銜接,形成一套完整的落地實施方案。
原文: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解讀: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尤其獨特的含義,不等同于西方的公司治理理論,這不僅與我國的經濟制度規定有緊密的聯系,而且以國有企業代替政府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是中國特有的制度安排,目前這一制度優勢十分明顯,預計在未來五十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是執政的基礎和使命。如何在這一制度的宏觀安排下,企業做好自身的工作,就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將黨的領導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結合起來,在三重一大等關鍵問題上能體現黨的意志。
建議:國企可以從“五會一層(黨委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工會和經營層)”厘清其功能定位、人員構成、任職資格、議事規則、決策權限、決策流程等方面入手,把決策事項細化、可以采用負面清單的形式,這一部分央國企和部分省屬國企做的比較好,同時把專業委員會的任職資格、人員構成、議事規則、權利義務等規定清楚,做好“兩庫”建設,這里的難點是大型國企派出的產權代表如何管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履行社會責任是國企的重要使命之一,如何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和業務發展、技術創新結合起來,建議企業發布《ESG報告》,可以以ESG報告作為抓手推動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良性互動發展,進而推動技術進步。
分享到:
在線咨詢
上門義診
91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AVAⅤ天堂AV在线|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人妻丝袜另类欧美偷拍视频